回轉窯輪帶斷裂有哪幾種情形?
回轉窯輪帶斷裂可分為兩種情形:
1、輪帶早期非正常接觸疲勞開裂
在回轉窯運轉過程中,輪帶表面實際承受一周期變化的動載荷。在輪帶表層內3~4mm及5~7mm位置,分別存在交變載荷和脈動載荷。在該應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微裂紋與接觸應力平行或成45°夾角。隨著裂紋擴展及其他外彎矩的作用,裂紋向表面縱深方向進一步發展,甚至貫通、脆裂,造成表層剝落破壞。
造成回轉窯輪帶表面早期接觸疲勞開裂的主要原因是:輪帶投入運行后,高硬度成分偏析區表面磨損量小于正常區域磨損量,致使該區域表面凸起,從而造成應力集中。在此應力作用下,輪帶表層中存在非金屬雜物處及有鑄造砂眼等缺陷處,首先形成微裂紋,然后因該區域材料硬度高、塑性低、韌性低而得到快速發展,導致輪帶開裂。
外界條件如腐蝕介質(冷卻水)滲入,窯的竄動,輪帶溫差等都會加速輪帶開裂。
2、輪帶低溫脆性斷裂
一般輪帶材料在0℃以下,沖擊值很低,幾乎無任何塑性變形能力。因此在低溫條件下,較小的應力就足以使輪帶發生脆性斷裂。輪帶屬于大型鑄鋼件,不可避免地要存在鑄造缺陷如砂眼、夾渣、夾物等。
據調查,輪帶內側裂紋起源位置大多有砂眼和夾渣。正常情況下停窯檢修,窯體溫度從150~300℃降至大氣溫度,整個窯體將有所縮短,使輪帶產生不均勻的內應力,輪帶與托輪的作用點發生變化。冷窯的突然啟動,使得正處于低溫脆性狀態的輪帶發生脆性斷裂。
輪帶低溫脆性斷裂,多發生在冬春季氣溫偏低或嚴寒地區。
以上答案僅供參考。
來源:水泥備件網
(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)